圓通快遞浦東新區黃樓(圓通快遞黃樓網點)
32025-01-24
本文內容以關鍵詞寶山區進士為核心展開講解,通過閱讀本文你將充分了解關於新建區進士、上海進士、進士分布圖、博野縣進士、江蘇的進士、進士有多少個的相關問題。
文章目錄唐代福建進士科名表
姓 名 籍 貫 及第年份
林藻 莆田 貞元七年(791年)
林簡言 福唐 大和四年(830年)
林鶠 晉江 開成三年(838年)
林滋 閩縣 會昌三年(843年)
林勖 閩縣 大中五年(851年)
林慎思 長樂 鹹通十年(869年)
林征 長樂 乾符二年(875年)
林嵩 長溪 乾符二年(875年)
林袞 閩縣 大順元年(890年)
元代福建進士科名表
姓 名 籍 貫 及第年份
林岡孫 興化路莆田 延祐五年(1318年)
林興祖 福州路羅源 至治元年(1321年)
林以順 興化路莆田 至治元年(1321年)
林仲節 福州路寧德 泰定元年(1324年)
林雋 福州路福清 至正二年(1342年)
林韶 福州路福清 至正十四年(1354年)
林文壽 福州路閩縣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林海 福州路閩縣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明代福建鄉試解元
年 份 解元姓名 籍貫
洪武四年(1371年) 林穀顯 長樂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林賜 長樂
永樂九年(1411年) 林誌 閩縣
宣德元年(1426年) 林時望 莆田
宣德七年(1432年) 林同 莆田
正統三年(1438年) 林僑 長樂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林□ 同安
弘治五年(1492年) 林文迪 寧德
弘治十一年(1498年) 林士元 侯官
正德二年(1507年) 林文俊 莆田
嘉靖四年(1525年) 林東海 莆田
隆慶四年(1570年) 林奇石 同安
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 林欲楫
明代福建狀元名表
姓 名 籍 貫 及 第 年 份
林環 興化府莆田 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
林震 漳州府長泰 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
明代福建榜眼名表
林誌 福州府閩縣 永樂十年(1412年)
明代福建探花名表
林文 興化府莆田 宣德五年(1430年)
林士章 漳州府漳浦 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林釬 漳州府龍溪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
清代福建鄉試解元名表
年 份 解元姓名 籍貫
康熙十一年(1672年) 林鉎 龍溪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林昂 侯官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 林廷選 同安
嘉慶九年(1804年) 林鳳翹 長樂
道光元年(1821年) 林文鬥 安溪
光五年(1825年) 林揚祖 莆田
道光十四年(1834年) 林廷祺 侯官
光緒十九年(1893年) 林旭 侯官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林傳甲 侯官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林誌烜 閩縣
乾隆元年(1736年)詔試博學宏詞科 福建三鼎甲人名表
科 名 姓 名 籍 貫 及 第 年 代
狀 元 林鴻年 福州府侯官 宣宗道光十六年(1836年)
榜 眼 林枝春 福州府閩縣 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
==============以上為福建方誌委員會撰
宋代福建龍溪進士科名表
姓 名 籍 貫 及第年份
林曼 龍溪 慶元二年壬午
林脩 龍溪 慶元六年丙戌
林磐 漳州 北宋神宗元豐二年
林訏 龍溪 元佑六年辛未
林彥質 北宋徽宗崇寧五年
林觀國 龍溪 紹興十二年壬戌
林翰 龍溪 紹興十八年戊辰
林麟 龍溪 紹興二十一年辛未
林德彥 龍溪 紹興二十四年甲戌
林文蔚 龍溪 紹興三十年庚辰
林宗臣 龍溪 乾道三年丙戌
林孔昭 龍溪 淳熙五年戊戌
林士蒙 龍溪 淳熙五年戊戌
林士熙(蒙弟) 龍溪 紹熙元年庚戌
林複亨 漳州 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
林士頤 漳州 南宋光宗紹熙元年
林孟肅 龍溪 慶元二年丙辰
林嶸 龍溪 嘉定四年辛未
林幼安(宗臣子)龍溪 嘉定十六年癸未
------------------
林載周 龍溪 皇祐五年癸巳
林元 龍溪 元祐三年戊辰
林幾 龍溪 政和二年壬辰
林 馬辛 龍溪 紹興八年戊午
林行中 龍溪 紹興十二年壬戌
林樟(璋) 龍溪 紹興二十四年甲戌
林 木聖 龍溪 紹興二十四年甲戌
林黃中 龍溪 紹興三十年庚辰
林夢翼 龍溪 隆興元年癸未
林雲 龍溪 淳熙二年乙未
林諭 龍溪 淳熙八年辛醜
林雷 龍溪 淳熙十四年丁未
林師德 龍溪 紹熙元年庚戌
林 木巳 龍溪 開禧元年乙醜
林 林 龍溪 嘉定元年戊辰
土
林蒙亨 龍溪 嘉定七年甲戌
林能千 龍溪 嘉定十年丁醜
林揆 龍溪 嘉定十六年癸未
林慶忌 龍溪 紹定二年巳醜
元代進士表(龍溪)
林弼 至正七年丁亥
明代進士表(龍溪)
林(瑤) 洪武二十七年甲戌
林兆 正統元年丙辰
林雍 景泰五年甲戌
林同 天順四年庚辰
林魁 弘治十五年壬戌
林應奎 嘉靖五年丙戌
林釬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
林曾 萬曆四十七年巳未
林名香 崇禎四年辛未
林夢官 崇禎七年甲戌
林時望 解元 宣德元年丙午
清代進士表(龍溪)
林雙鯉 乾隆元年丙辰 --龍溪縣誌記載
補充:
漳州府進士
林瓊宗 南宋度宗鹹淳四年
林乾 南宋度宗鹹淳四年
林保 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
林匡 明英宗正統三年
林泰 明代宗景泰元年
林濟 明憲宗成化元年
林表 明憲宗成化五年
林魁 明孝宗弘治十五年
林浩 明武宗正德二年
林梅 明世宗嘉靖八年
林功懋 明世宗嘉靖十一年
林圭 明英宗天順四年
林文煥 明孝宗弘治十二年
林策 明世宗嘉靖十七年
林應奎 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林一新 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
林敬 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
林紹 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
宋明清福州市郊區籍曆代進士表
林執善 城門 城門 宋開禧元年(1205年)
林桶 蓋山 吳山 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
林存 琅岐 龍台 宋端平二年(1235年)
林碩 亭江 長安 明 永樂九年(1411年)
林文秩 建新 洪塘 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
林文秸 建新 洪塘 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
林元美 城門 林浦 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
林孔茲 蓋山 吳山 明景泰二年(1451年)
林璟 蓋山 吳山 明景泰二年(1451年)
林玭 建新 洪塘 明天順八年(1464年)
林瀚 城門 林浦 明成化二年(1466年)
林於 亭江 長安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
林瑭 建新 洪塘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
林庭 城門 林浦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
林文纘 建新 洪塘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
林炫 城門 林浦 明正德九年(1514年)
林坣 建新 洪塘 明嘉靖五年(1526年)
林璧 建新 洪塘 明嘉靖八年(1529年)
林庭機 城門 林浦 明 嘉靖十四年(1535年)
林庭坣 城門 林浦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林燫 城門 林浦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林烴 城門 林浦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林文熊 城門 城門 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
林雲銘 城門 林浦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
林聞譽 城門 林浦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
林枝春 城門 林浦 清乾隆二年(1737年)
林瑞春 螺洲 洲尾 清嘉慶六年(1801年)
林銓 城門 林浦 清嘉慶六年(1801年)
林家和 琅岐 吳莊 清嘉慶十年(1805年)
林筠 螺洲 店前 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
林元賡 城門 林浦 清光緒二年(1876年)
林清照 城門 林浦 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林振先 亭江 長安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
清朝最後一批進士:
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劉春霖 - 朱汝珍 - 商衍鎏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20名 張啟後 - 林世燾 - 顏 楷 - 朱文劭 - 王 賡 - 張茂炯 - 麥鴻鈞 - 翁兆麟 - 鄭 言 - 賀維翰
黃瑞麒 - 徐 潞 - 林誌烜 - 莊陔蘭 - 何景崧 - 熊 坤 - 宋育德 - 陳 震 - 杜 嚴 - 張成棟
穀芝瑞 - 莫以增 - 樓思誥 - 岑光樾 - 林 乾 - 陳 毅 - 江孔殷 - 劉穀孫 - 郭壽清 - 呂祖翼
謝啟中 - 龍建章 - 潘 浩 - 王慶麟 - 譚延闓 - 葉先圻 - 楊毓泗 - 李翹燊 - 王 枚 - 許承堯
蒲殿俊 - 李盛和 - 朱振瀛 - 唐尚光 - 陳之鼐 - 吳德鎮 - 高振霄 - 蔣尊褘 - 蘇源泉 - 方兆鼇
馬步瀛 - 季龍圖 - 童錫燾 - 何毓璋 - 陳蜚聲 - 張恩壽 - 錢崇威 - 朱點衣 - 施堯章 - 閻士璘
李湛田 - 李 榘 - 李景綱 - 李言藹 - 唐桂馨 - 汪士元 - 潘鳴球 - 徐鍾恂 - 陳國華 - 景 潤
吳 琨 - 梁禹旬 - 劉敦謹 - 陳繼舜 - 沈鈞儒 - 陳 度 - 程宗伊 - 劉鍾俊 - 舒元璋 - 錢 淦
濮文波 - 龔福燾 - 謝鑾坡 - 徐金銘 - 張成修 - 張 琴 - 張世畸 - 沈秉乾 - 鍾剛中 - 王炳震
田明德 - 傅增濬 - 陳啟輝 - 蘇 輿 - 張國溶 - 段國垣 - 雷延壽 - 馬蔭榮 - 閻祖調 - 單誌賢
關賡麟 - 戴寶輝 - 何振清 - 張 詒 - 章祖申 - 吳晉夔 - 楊巨川 - 湯化龍 - 李景銘 - 王季烈
雷多壽 - 朱元樹 - 胡家鈺 - 許業笏 - 陳世昌 - 宋名璋 - 歐陽鼐 - 張其鍠 - 張介孚 - 張名振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50名 張 鴻 - 竺麟祥 - 陳賡虞 - 陳正學 - 劉啟瑞 - 白葆端 - 陳敉功 - 隨勤禮 - 姚 華 - 舒嘉猷
張雲翼 - 梁成哲 - 顧顯曾 - 周之楨 - 方 貞 - 張則川 - 曲卓新 - 董繩燾 - 邵孔亮 - 張朝輔
舒偉俊 - 劉遠駒 - 袁永廉 - 李延真 - 畢太昌 - 陳宗蕃 -歐陽紹祁- 何震彝 - 聶傳曾 - 果 晟
朱秉筠 - 彭運斌 - 鄭元楨 - 周觀濤 - 邵從煾 - 朱澤年 - 王鴻兟 - 葉大華 - 熊範輿 - 賈景德
陳熙朝 - 王 烜 - 王慧憫 - 程叔琳 - 張又栻 - 雷 恒 - 孫家鈺 - 楊光瓚 - 張履謙 - 邱景章
郭鍾美 - 章 梫 - 吳兆梅 - 陳兆槐 - 薑乃升 - 宮炳炎 - 覃壽堃 - 欒守鋼 - 錢昌頤 - 謝桓武
鄧 隆 - 陸光熙 - 張俊英 - 彭守正 - 馮巽占 - 尚崇基 - 王寶璜 - 忻江明 - 閔 道 - 楊濟時
趙錄績 - 朱崇年 - 雲 書 - 崔炳炎 - 林基逵 - 孫 鸞 - 任嘉莪 - 王樹忠 - 曹元鼎 - 黃為基
馮汝琪 - 張肇銓 - 程鎮瀛 - 葉大章 - 劉光筼 - 楊灝生 - 李應壽 - 章圭瑑 - 朱大璵 - 葉 湘
孟應奚 - 李鳳書 - 李熙仁 - 李臣淑 - 王元璐 - 仲延仕 - 周安康 - 劉紹曾 - 陳迪吉 - 李維第
賽沙敦 - 劉綿訓 - 榮 濬 - 李德鑒 - 楊大芳 - 程天錫 - 王言綍 - 韋延秩 - 賓光椿 - 李維漢
張廷棟 - 徐 培 - 田明理 - 範家駒 - 史之選 - 夏和清 - 饒孟任 - 張應濟 - 李 凝 - 梁善濟
陳金華 - 段 維 - 鄭猷宜 - 張學寬 - 李壽祺 - 餘維翰 - 王文煥 - 張肇基 - 許樹聲 - 增 春
陳煥章 - 林振先 - 董 鏞 - 茹欲可 - 喬海峰 - 江紹傑 - 林 蒼 - 邢 端 - 金 梁 - 蘇兆奎
張稱達 - 郭輔唐 - 夏道輝 - 王景嵩 - 王慎賢 - 萬寶成 - 楊靖恭 - 章錫光 - 王承佐 - 李景濂
唐代進士籍貫分布特征是南北大致均衡,北方稍占優勢。南方籍貫的進士數量在安史之亂後有所增加,但總體來說,北方籍貫的進士數量仍然較多。
影響唐代進士籍貫分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唐代國家統一,科舉取士成為重要選官製度。
北方黃河中下遊地區在唐代前期人口占多數,經濟和文化發達,長安和洛陽作為政治中心具有特殊地位。
經濟重心南移,安史之亂導致大量士人南遷,南方進士數量有所增加。
政治中心南移,南宋時期政治中心南移進一步促成了進士分布的南移。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唐代進士籍貫分布呈現出南北大致均衡,北方稍占優勢的特征。
1.宋慈
宋慈字惠父,是與理學大師朱熹同鄉的唐相宋璟後人,也是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有著世界法醫學鼻祖尊稱的南宋著名法醫學家,於公元1247年著有的五卷《洗冤集錄》是中國乃至世界第一部係統的法醫學專著,對國內外的醫學發展有著重大貢獻。
2.皋陶
皋陶是中國首位有姓名記載的法官,是於堯、舜、禹並稱為上古四聖,並被後世,現代的史學界和司法界共同認為是中國司法的鼻祖級別人物,據傳中國第一部法典《獄典》就是由這位中國司法始祖進行製定。
3.狄仁傑
說到中國的斷案高手,就不得不提到狄仁傑,這個生活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唐代大臣,是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曾先後處理判決多項積案、疑案、冤案、錯案,一年處理的積壓案件涉案人員高達17000多人,並被西方稱為中國的福爾摩斯。
4.徐有功
徐有功這位曾與青年時期舉明經及第的唐代大臣,是長期擔任司法職位,一生與酷吏作鬥爭的曆史上較為罕見地以死守法、執政的法官和清官,並在新唐史中有著“雖千載未見其比”的較高讚譽。
5.包拯
包拯字希仁的北宋名臣,也是於天聖五年登進士第,先後出任監察禦史、樞密副使、三司史等職位的北宋名臣,並引起一身鐵麵無私,對案件的英明決斷和廉潔公正的品行,而被人尊稱為包青天、包公,並且後世將其認為呈奎星轉世。
6.寇凖
寇凖這位字平仲,於太平興國五年成為進士的北宋著名政治家,在朝中先後出任參知政事、三司使、宰相等職位,並曾促使宋遼雙方訂立澶淵之盟,在此之前主持開封府時先後處理多項案件,且公正廉明,曾被譽為寇青天。
7.趙廣漢
趙廣漢字子都,是出生於現今河北博野縣的西漢時期名臣,入朝後不畏強權精明強幹,並擁有高度的責任心,且非常講究辦事效率,在擔任京兆尹後先後打擊多處豪紳勢力,但因得罪過多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使得最終落得一個腰斬的下場。
8.黃霸
黃霸這位字次公,一生經曆漢武帝、漢昭帝和漢宣帝三朝,自少時攻讀法律學的西漢時期名臣,最早官至丞相的中國古代有名的斷案高手,而這位性情溫良有智有謀的名臣議處合法,並曾解決一樁著名的懸案爭兒案,從而深受吏民的尊敬。
9.於成龍
於成龍是於清朝順治十八年入朝,先後任羅城縣知縣、湖廣黃州府同知和知府、福建按察使等職位的並曾被康熙帝追贈為太子太保的清初名臣,並因20多年的宦海生涯中,平卓著的功績、廉潔刻苦,先後解決過在地方上發生的重大疑案懸案錯案而深受百姓的愛戴。
10.袁可立
袁可立字禮卿,是於明朝萬曆十七年成為進士,進入官場,曾先後任山西道監察禦史、尚寶司司丞、南京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太子太保等職位的明朝忠臣,並因贛語為民請命、圍觀剛正不阿而成額外中國十大清官廉吏之一,並且是明朝後期著名抗金名臣。
答:江蘇曆史上共產生過73位狀元。第一位是晚唐時期來自蘇州的歸仁召,最後一位是近代著名實業家張謇。
按照根據目前的行政區劃,江蘇73名進士科狀元中,42人來自今天的蘇州。後麵依次是常州9人、南京7人、無錫5人、揚州4人,此外南通、徐州狀元各2人,鎮江、淮安狀元各1人。根據各地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狀元總數將會超過73個。原因在於一是地理區劃的變更造成。二是特科恩科、 武狀元也計入再內。
一、蘇州狀元名單
唐代狀元(5人)
1、歸仁紹,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唐懿宗鹹通十年(869)己醜科狀元。
2、歸仁澤,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歸仁紹弟。唐懿宗鹹通十五年(874)甲午科狀元。
3、歸 黯 (?—892),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歸仁澤子。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壬子科狀元。
4、歸 佾,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歸仁紹子。 唐昭宗光化四年(即天複元年,901)辛酉科狀元。
5、歸 係,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歸仁紹子,歸佾弟。唐哀帝天祐二年(905)乙醜科狀元。
二、南宋狀元(7人,其中武狀元3人)6、朱起宗,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武狀元。
7、黃 由 (1150—1225),又名世保,字子由,又字居正,號寅齋,自號盤野居土,平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醜科狀元。
8、衛 涇 (1160—1226),字清叔,號後樂居士,平江昆山人。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科狀元。
9、周 虎 (1161—1229),祖籍泗州臨淮(今江蘇泗洪南),南宋靖康年間遷平江常熟。寧宗慶元二年(1196)丙辰科武狀元。
10、劉必成,字與謀,自號愛閑翁,南宋初遷平江昆山湓浦(今千燈鎮)。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丁酉科武解元,二年戊戌科武狀元。
11、魏汝賢(1216—1245),平江吳江人。南宋理宗淳佑四年(1244)甲辰恩科(特奏名)狀元。官知溫州兼節製鎮海水軍。
12、阮登炳 (1219—1300),字顯之,號菊存居士,祖籍寧德漳灣(今屬福建),平江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乙醜科狀元。
三、明代狀元(9人,其中武狀元1人)13、施 槃 (1417—1440),字宗銘,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己未科狀元。
14、吳 寬 (1435—1504),字原博,號匏庵,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憲宗成化八年(1472)壬辰科狀元。
15、毛 澄 (1460—1523),字憲清,號白齋,晚號三江,南直隸昆山人。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癸醜科狀元。
16、朱希周 (1473—1557),字懋忠,號玉峰,南直隸昆山人,遷居蘇州。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狀元。
17、顧鼎臣 (1473—1540),初名仝,字九和,號未齋,南直隸昆山人。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乙醜科狀元。
18、沈 坤 (1507—1560),字伯載,號十洲,南直隸太和(今屬安徽)人,祖籍昆山。明世宗嘉靖二十年(1541)辛醜科狀元。
19、申時行 (1535—1614),榜姓徐,字汝默,號瑤泉,晚號休休居士,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壬戌科狀元。
20、陳大猷,字文績,南直隸吳縣(今江蘇蘇州)人,錦衣衛籍。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丙戌科武狀元。
21、文震孟 (1574—1636),原名從鼎,字文起,號湛持,南直隸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曾孫。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壬戌科狀元。
四、清代狀元(26人)22、孫承恩 (1620—1659),初名曙,字扶桑,江蘇常熟恬莊(今屬張家港市鳳凰鎮)人。清世祖順治十五年(1658)戊戌科漢榜狀元。
23、徐元文 (1634-1691),字公肅,號立齋,江蘇昆山人,原籍常熟。清世祖順治十六年(1659)己亥科狀元。
24、繆 彤 (1627—1697),字歌起,號念齋,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聖祖康熙六年(1667)丁未科狀元。
25、韓 菼 (1637-1704),字元少,號慕廬,江蘇長洲人(今蘇州),原籍安徽鳳陽。清聖祖康熙十二年(1673)癸醜科狀元。
26、彭定求 (1645-1719),字勤止,一字南畇,號詠真山人、守綱道人,學者稱南畇先生,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聖祖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狀元。
27、歸允肅 (1642—1689),字孝儀,號惺崖,江蘇常熟人。清聖祖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科狀元。
28、陸肯堂 (1650—1696),字邃升,又字澹成,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聖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醜科狀元。
29、汪 繹 (1671—1706),字玉輪,號東山,江蘇常熟人。清聖祖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科狀元。
30、王世琛 (1680—1729),字寶傳,號艮甫,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聖祖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科狀元。
31、徐陶璋 (1674—1738),字端揆,號達夫,別署蘅圃,江蘇長洲(今蘇州)人,原籍昆山。清聖祖康熙五十四年(1715)乙未科狀元。
32、汪應銓 (1685—1745),字杜林,號梅林,江蘇常熟人,原籍安徽休寧。清聖祖康熙五十七年(1718)戊戌科狀元。。
33、彭啟豐 (1701—1784),字翰文,號芝庭,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狀元。
34、畢 沅 (1730—1797),字纕蘅,號秋帆,自號靈岩山人,江蘇鎮洋(今太倉)人。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科狀元。
35、張書勳 (1732—?),字在常,號酉峰,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年(1765),以舉人授知縣。三十一年丙戌科狀元。
36、陳初哲 (1736—1787),字在初,號永齋,江蘇元和(今蘇州)人。清高宗乾隆三十四(1769)己醜科狀元。
37、錢 棨 (1734—1799),字振威,號湘舲,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清高宗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醜科狀元。清朝首位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的狀元。
38、石韞玉 (1756—1837),字執如,號琢堂,晚號獨學老人,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庚戌恩科狀元。
39、潘世恩 (1770—1854),字槐堂,一作槐庭,號芝軒,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高宗乾隆五十八年(1793)癸醜科狀元。
40、吳廷琛 (1773—1884),字震南,號棣華,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仁宗嘉慶七年(1801)壬戌科狀元。是清代最後一名連中會試、殿試第一的“雙元”進士。
41、吳信中 (1766—1821),字閱甫,號藹人,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仁宗嘉慶十三年(1808)戊辰科狀元。
42、吳鍾駿 (1798—1853),字崧甫,又字吹聲,號晴舫,一作狂訪,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恩科狀元。
43、陸增祥 (1815—1882),字魁仲,號星農,一作莘農,江蘇太倉人。清宣宗道光三十年(1849)庚戌科狀元。
44、翁同龢 (1830—1904),字叔平,號鬆禪,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清文宗鹹豐六年(1856)丙辰科狀元。同治、光緒兩帝師傅。
45、翁曾源 (1834—1887),字仲淵,號寔齋、海珊,江蘇常熟人。安徽巡撫翁同書子,翁同龢侄。清穆宗同治二年(1863)癸亥恩科狀元。
46、洪 鈞 (1839—1893),字陶士,號文卿,江蘇吳縣(今蘇州)人。清穆宗同治七年(1868)戊辰科狀元。
47、陸潤庠 (1841—1915),字鳳石,號雲灑,江蘇元和(今蘇州)人。康熙狀元陸肯堂七世孫。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科狀元。
二、常州狀元
1.佘中 北宋熙寧六年(1073年)狀元
2.霍端友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狀元
3.蔣重珍 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狀元
4.陳祖仁 元至正二年(1342年)左榜狀元
5.孫繼皋 明萬曆二年(1574年)狀元
6.周延儒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狀元
7.陳於泰 明崇禎四年(1631年)狀元
8.楊廷鑒 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狀元
9.呂宮 清順治四年(1647年)狀元
10.鄒忠倚 清順治九年(1652年)狀元
11.王雲錦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狀元
12.趙熊詔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狀元
13.錢維城 清乾隆十年(1745年)狀元
14.莊培因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狀元
15.顧皋 清嘉慶六年(1801)狀元
16.普顏不花 元至正五年(1345年)右榜狀元
17.馬世俊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狀元
18.於振 清雍正元年(1723年)狀元
19.於敏中 清乾隆二年(1737年)狀元
三、南京狀元
1.盧郢,南京人。五代十國時後唐末帝李從珂清泰二年考中狀元。他是目前有史記載的,南京第一個狀元。
2.秦檜,字會之,南京人。北宋政和年間狀元
3.焦竑。萬曆十七年乙醜科狀元。
4.朱之蕃,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狀元及第
5.南京女子傅善祥是太平天國時期,也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狀元
6.黃思永,光緒六年庚辰殿試一甲一名,授修撰。是科舉曆史上最後一位南京籍狀元。
四、無錫狀元5人、
南宋蔣重珍,明代孫繼皋,清朝鄒忠倚、王雲錦、顧皋。
五、揚州狀元4人,
1.王式丹(1645-1718),字方若,號樓村,揚州府寶應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狀元。號稱白頭狀元。時年59歲。
2. 陳倓,字定先,號愛川,揚州府儀征人。清雍正十一年(1733)狀元。
3.梁國治(1723-1786),字階平,號瑤峰,又號豐山、梅塘,浙江會稽(今紹興)人,肄業於揚州安定書院。乾隆十三年(1748)狀元。
4.洪瑩,字賓華,號鈐庵,安徽歙縣洪源(洪坑)人。嘉慶十四年(1809),適逢嘉慶帝五十大壽,特設恩科取士,洪瑩狀元及第,這是清代從揚州考出去的最後一位狀元。
六、南通、徐州狀元各2人,鎮江、淮安狀元各1人。
1.張謇(1853——1926),字季直,號嗇庵,近代中國傑出的愛國創新的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清光緒二十年(1894)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
2.胡長齡(1758-1814),字西庚,號印渚,江南通州(今江蘇省南通市)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魁天下欽點狀元。
3.李蟠(1655年7月2日—1728年5月9日),字仙李,又字根庵,號萊溪,江蘇徐州人。清朝康熙年間狀元
4.邵世矩,字彥禮 金代偽齊阜昌六年狀元。
5.張介 1124年,金朝開科取士 狀元
6. 李承霖 道光二十年(1840)中狀元(鎮江)
7.淮安狀元 ,沈坤(1507-1560),淮安府大河衛(今淮安市淮安區河下)人,字柏生,號十洲,祖籍蘇州府昆山,祖輩為軍戶,父親沈煒經商。嘉靖十年(1531),沈坤中舉人,嘉靖二十年(1541),中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
8.丁士美(1521-1577),字邦彥,號後溪,淮安府清河縣人,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中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中己未科進士一甲第一名狀元
古時有三考,按次序是鄉試、會試和殿試,進士就是最後殿試中舉者的名稱,分為一、二、三甲,一甲賜進士及第,又分三名,高到低分別是狀元、榜眼和探花。 題主您問的就是探花。 再者參考樓下的,寫得更詳細到職位。